|
![]() 內容摘要 李拴紂,男,漢族,1938年10月生,山西武鄉縣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副研究員。1993年任中共大同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1994年任晉城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1995年任中共晉城市委書記;中共十五大代表,中共山西省第六屆紀檢委委員,第七屆、第八屆省委委員,長治市第一屆人大代表,晉城市第三屆、第四屆人大代表,山西省第八屆、第九屆人大代表。省第九屆人大常委會委員、晉城市委顧問。2011年創建晉城市中共黨史學會、太行太岳將帥研究會,擔任學會、研究會會長,晉城黨史網法人代表,《晉城將帥》雜志社社長。 個人履歷 1961年參加工作,在武鄉縣教育局、宣傳部工作; 1963年—1968年在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干部培訓班學習; 1968年-1975年在武鄉政工組、文教辦、學毛著辦、宣傳辦工作,任負責人; 1975年-1983年任武鄉縣宣傳部副部長,縣委常委、宣傳部長; 1983年-1986年任屯留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 1986年-1989年任屯留縣委書記; 1989年-1992年任中國雁北地區地委委員,紀檢委書記; 1992年任雁北地委委員、行政公署常務副專員; 1993年任中共大同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 1994年任晉城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 1995年任中共晉城市委書記; 1997年被選為黨的十五大代表; 1998年任中共晉城市委顧問,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委員; 2011年任晉城市中共黨史學會、太行太岳將帥研究會會長;晉城黨史網法人代表;《晉城將帥》雜志社社長。 主要成績 1986年-1989年在屯留任職期間,該縣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農民機械化試點縣和國務院全國北方地區旱作農業試點縣,受到國務院、省政府和長治市委、市政府表彰和獎勵, 1987年被省政府授予林業模范稱號。 1995年-1998年在晉城市委、市政府任職期間,晉城市提前三年實現了全市農村基本達小康、基本脫貧兩大目標;全市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位居全省前列,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揚,1997年實現了林業基本達標市;基礎設施建設成績顯著,1997年建成晉陽高速公路,1998年開工建設晉城至焦作高速公路,實現山西第一家市內鄉鄉鎮鎮通程控電話,被省表彰為模范領導干部;晉城小康建設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期間在晉城召開三次農村小康建設現場會,并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肯定,1997年國務院有關部門在晉城市召開中西部地區小康建設研討會,會上肯定和推廣了晉城小康建設經驗。 2011年晉城黨史網開通運行以來,填補了全國無黨史課題研究專門外宣網站的空白。網站開通運行以來,及時發布黨史研究動態,對革命老區的建設步伐進行了及時有效的宣傳報道,起到了鼓舞士氣、凝聚人心的宣傳作用。 2012年4月組織拍攝了紀錄片《血染的金達萊花》,本片是一部表現抗美援朝戰爭的影片,它取材于60軍180師539團成功突圍出來的排長韓志才同志的英雄感人事跡。該紀錄片文字花絮榮獲2012年度國產紀錄片優秀文字總結獎;同年,被晉城市博物館永久收藏。 2012年8月,組織開展了“中共晉城中心縣委”、“朱德、彭德懷、左權、黃克誠、聶真、何長工、賴若愚、徐一貫、王子如在晉城”、“太岳軍區第三械彈所”課題研究。8月25日大陽紅色記憶展正式掛牌,8月27日市委書記張九萍一行參觀展館。 2013年1月,組織召開了全國太行太岳抗日戰爭歷史課題研究視頻會議。會議主會場設在山西晉城,分會場分別設在大連、濟南、北京、???、臨汾、蒼山、懷化。800余黨史愛好者通過這次會議聆聽了來至北京、湖南、山西太行山的專家、學者對抗日戰爭歷史的闡述。 2012年創辦《晉城將帥》雜志社,本刊物是晉城市中共黨史學會和太行太岳將帥研究會主辦的會刊。其主旨是弘揚先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秉承“可讀、可信、可鑒、可藏”的辦刊理念,熱忱為廣大讀者服務。 主要作品 著有《農村經濟發展探索》、《現代經濟知識概要》、《時代潮流與科技興國》、《跬步集》等書,在全國各大報刊雜志和省報刊發表過上百篇文章等。組織拍攝紀錄片《血染的金達萊花》,組織編輯了《晉城將帥》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