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報國投軍------追求光明 ?? 辭別鄉關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4-11-14 20:56作者:徐軍利 ???張義民來源:晉城黨史網 巍峨壯麗的太行山,峰巒如聚,風景如畫。1905年7月,在太行山南麓的澤州縣東常村一個普通農民閻廣孝的家里,第三個男孩出生了。因大兒子叫德法,二兒子叫喜法,閻廣孝便給三兒子取名潤法。 東常村四面環山,蟬噪樹靜,鳥鳴山幽,距晉城市約17.5 公里。最初由常姓人家聚集建村。當時,全村有七八十戶人家,分住在東溝、西溝、下河、嶺場,后因人口繁衍形成東西兩個村落,故名東、西常村。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種田吃糧,種棉織布,就連日常食用的油也是自個榨的,酒是自個釀的,糖也是自個熬的,過著典型的自給自足的生活。山西十年九旱,那時,一畝地最多能打百余斤糧食,天一旱就家家愁苦,戶戶缺糧。村里建有兩座廟,村民們想的是多打糧食,求的是風調雨順、人丁興旺。離東常村三、四里遠的冶底村,自古為晉陜通衢要道,冶底村辦有一所私塾,東常村有點錢的人家都盡可能把孩子送到那里,讀一讀四書五經,識幾個字。 閻廣孝家有十幾畝坡地,十來間屋子,全家務農。終年勞作,勉強夠糊口。每到冬季,他便到附近的煤礦或冶煉廠去做工,掙點現錢,好度過年關。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閻潤法很小的時候,就到地里給家里人送飯。7歲開始放牛。常常和幾個年齡相仿的孩子,到離村不遠的東山、西山、下河等地,結伴放牛,做各種游戲。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把腐敗無能的滿清政府推翻了,成立了中華民國。城里人戴著禮帽到村里來宣傳,號召男人剪辮子,女人放腳,村村要成立學校,人人都上學讀書。不久,東常村也在村東的文廟成立了國民小學。閻廣孝說,家里好幾代都沒有出過讀書人了,考慮到大兒子和二兒子年齡偏大,便讓十二歲閻潤法去上學。小潤法上學后讀到《修身》中的“富潤屋,德潤身”,就自作主張改名“潤身”,意在勉勵自己做有修養的人。 剛開始閻潤身讀的還是四書五經之類,后來國民教育改革之風吹到了小山村,課本從四書五經變成了白話國文,學些“人、手、腳”等常用字。當時,村里一些老百姓對白話文教學有反感,說,人有腳,手有十個指頭,誰都知道,念這個干什么?讀《三字經》、《百家姓》、《四書五經》才長學問呢!但學校要求很嚴,辦得一天比一天好,課程除了國文以外,還有算術、歷史、修身等,念書的人漸漸多了起來。閻潤法農忙時回家種田、放牛,農閑時就去上學,斷斷續續讀了三年。 不久,聽說離村15里遠的犁川鎮有所高小,那里教師多,課程多,學的東西也多。閻潤身便和幾個年齡相當的學生議論,想去犁川高小讀書,見見世面。最終邀得兩個人,即常文郁和王廷珍。1923年,仨人如愿考入犁川高小。雖然離家僅15里,途中須翻過一座大山,在山溝里轉來轉去。但畢竟是第一次離家求學、獨立生活,閻潤身滿懷喜悅。 犁川是當時的區政府所在地,位于晉東南通往豫北的交通要道上,各種消息自然要比東常村靈通得多。犁川高小師生近千人,生源涉及附近幾十個鄉村乃至豫北諸縣。閻潤身剛入學時,與同學們一律住集體宿舍,在大食堂吃飯。學校開設的科目有國文、算術、英語、地理、歷史、美術、音樂、體育等,教師除講授專業知識外,更多的是講三民主義。有關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義和團運動、廿一條、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五卅慘案等。在犁川高小求學,使他大大開闊了眼界,他開始用理性的目光透視歷史、透視社會、透視人生,思想漸漸激進,這對他后來走上革命道路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那個年代,國外列強瓜分中國,強加給中國人民許多不平等條約,國內軍閥連年混戰,致使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風雨飄搖的祖國,怎能安放得下一張平靜的書桌?閻潤身和許多同學一樣,感到無比的壓抑、憤懣。學校經常組織一些游行、示威、宣傳、演講等活動,反對軍閥割據、列強混戰和一切屠殺中國人民的慘案,進一步激起了他們的愛國熱情。怎樣才能使國家強大起來,不再受列強的欺侮?怎樣才能使百姓安居樂業,不再受軍閥和富人的壓迫?閻潤身苦苦思索,卻找不到答案。 同學之中,有年紀大的,有年紀小的,說話口音、社會閱歷都不一樣,但閻潤身和同村的常文郁、王廷珍最要好。常文郁比他大一歲,王廷珍比常文郁小幾個月。他們三人模仿劉關張桃園結義,結拜為兄弟,發誓要互相幫助,互相愛護,好好讀書,廣交朋友,并互相勉勵,將來干出一番事業,報效國家。課余時間,仨人經常在一起議論國家興旺、民族存亡和個人的志向抱負等。寒暑假期間,他們還在東常村文廟的閣樓上,組織了“晉晉讀書社”,利用假期堅持學習,探討問題。社名因何而定?一來山西簡稱晉,二來東常村屬于晉城縣,三則是東常村附近有座大山叫晉普山。后來有人提議,既然距晉普山最近,還是叫“晉山讀書社”為好,于是就易名了?!皶x山讀書社”聲名遠揚,方圓十里八村的學生聞訊后都聚集到這里,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一度達到90 人。 那時,東常村的村長經常借處理一些糾紛,如誰家的牛吃了別人的莊稼,誰侵占了別人的田地等,動用倉谷,在文廟設宴大吃一頓。倉谷是全村百姓交納的公共儲備糧,主要用于備荒和處理公共事務。村長的不廉潔行為早就引起了大家的不滿,可村民們懦弱怕事,無人敢講。閻潤身和常文郁等幾個學生,初生牛犢不怕虎,一聽到有這樣的事,就沖進宴會廳,慷慨激昂地斥責一番,搞得村長等人十分狼狽。這樣搞了幾次,終于使村長不敢再公開大吃倉谷了。 在犁川高小,閻潤身還和同學們舉行罷飯活動,抗議學??丝蹖W生伙食費。當時,校辦食堂的伙食很差,成天吃湯面,清湯寡水,湯多面少。有一天午飯又是湯面,稀得能照見人影,閻潤身按捺不住心頭的怒火,就組織學生吵嚷起來,把湯一灑,找校長抗議,要求查伙食帳。校長迫于壓力,不得不派人調查情況,結果卻不了了之。一怒之下,閻潤身和常文郁、王廷珍干脆退出食堂,自己另起鍋灶,以示反抗。此外,他們還和體罰學生的現象進行斗爭。有一次,閻潤身在冶底小學復習功課,準備考試時,正巧碰見冶底小學幾十個小學生被罰跪。他就憤憤不平地約了幾個同學前去和老師講理,駁得對方理屈詞窮,那些小學生也免受了體罰。 1925年7月,閻潤身和常文郁、王廷珍高小畢業后都回到了東常村。在外面學習了幾年,接觸了許多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識,一回到山莊窩鋪,感覺天地太小了。下田幫家里人干活時,腦海里也不時浮現出火熱的學校生活。閻潤身母親不幸在那一年因病去世。母親對他最疼愛,母親的離去,使他倍感傷心。但他勉勵自己,傷心不能喪志,遂開始產生離家出走的念頭。 閻潤身和常文郁、王廷珍時常聚在一起,談古論今。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打倒列強,拯救國難,鏟除強暴,掃除不平,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是他們的共同理想,但究竟該走怎樣的路呢?在家務農,生兒育女?他們不甘心就這樣平庸地過一輩子;外出學藝,將來做生意?考慮到軍閥混戰,普天之下無太平,也不能干。閻潤身最愛看《說岳全傳》,南宋民族英雄岳飛,于國家危難之際,以耿耿忠心和雄才大略,屢破金兵,重整河山,匡扶社稷,為國盡忠的故事深深地激勵著他。他和常文郁、王廷珍商量,決定效仿岳飛,報國投軍??梢宦犝f他們要去當兵,家里人都不同意。常文郁后來打聽到潞安府有所師范學校上學不花錢,便準備報考,將來以文報國;王廷珍弟兄好幾個,家里開了個小鋪子,家庭殷實,當兵的念頭經父母一澆,也不十分強烈;但閻潤身決意從軍。他對常文郁說:“你在家里學文,我到外面習武,將來文武雙全。你在家鄉,要多宣傳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宣傳軍閥勾結帝國主義打內戰,宣傳三民主義,以喚醒民眾?!背N挠裘銊钏骸昂媚袃褐驹谒姆?,各奔前程吧,將來后會有期!” 1925年,常文郁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長治省立第四師范學校,并與后來被譽為“山藥蛋”派鼻祖的趙樹理以及王春等人在校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26年寒假期間,常文郁經時逸之同志介紹,秘密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后又與時逸之、趙樹理、常子善等人在東常村組織起農民講習所,發動了農民運動,擔任東常村農民協會的主要負責人和中共東常村首任支部書記。常文郁還介紹趙樹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8 年5 月,常文郁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關押在太原市模范監獄。在獄中,他仍然堅持斗爭并認真讀書,記筆記。他還寫了一部揭露舊社會黑暗的書稿——《道德經》,但今已無存。1929 年他在獄中感染傷寒,1930年6月不幸病逝于獄中,年僅26歲。王廷珍于1937年參加了犧盟會組織,并擔任了犧盟會冶底村村長。1939年“十二月事變”中,晉城縣犧盟會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各類活動落入低潮。王廷珍郁郁寡歡,1940年因故病逝于家中。三個年輕時最要好的朋友,同懷有愛國報國的志向,后來雖然選擇的路徑不同,卻殊途同歸,都融入了爭取民族獨立、自由和解放事業。征途回望,正所謂:百川歸海心相映,大浪淘沙志不移。(責任編輯:韓玉芳)
文章分類:
百歲將軍閻捷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