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紅都歲月------風聲鶴唳 ???草木皆兵 ?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4-11-09 19:47作者:徐軍利 ???張義民來源:晉城黨史網 正當閻捷三帶領一個新兵連在吉安附近的峽江訓練,準備迎接敵人的第一次“圍剿”時,紅20軍在吉安縣境內的富田開始清查“AB團”,史稱“富田事件”?!癆B團”是英文“Anti-Bolshevik”的縮寫。該組織是國民黨右派1926年底在南昌組建的一個反共反人民的秘密組織。它的創始人段錫朋曾經說:“兄弟組織AB團,取英文反布爾什維克主義,團結一般忠實同志,從事于反赤工作?!碑敃r閻捷三僅被告知“AB團”是一個敵特組織,他們派人潛伏到紅軍內部,準備里應外合,消滅紅軍。于是,大規模肅反“AB團”的運動開始了。到底哪些人是“AB團”,誰也不清楚,搞得人心浮動,互相猜疑。根據中央的指示,1930年上半年,中央蘇區首先開展了“反對AB團的斗爭”。1931年王明上臺后,搞得更兇。事后有人評價當時的情景是: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肅反“AB團”的運動開始時,首先遭到懷疑的是新兵。肅反人員認為新兵中混進來不少“AB團”分子。剛剛招收的新兵還要不要?后來上級決定:新兵中城里人不要,農村來的可以留下。留下的新兵訓練后馬上被分配到連隊里去,因為敵人第一次“圍剿”已進抵眼前。其次遭到懷疑的是一些愛說怪話的年輕士兵。肅反人員毫無根據地抓了一些人,還搞了逼供信。有的人屈打成招,慘遭殺害。敵人大兵壓境,部隊在轉移前把許多所謂的“AB團”分子處死了。 那段時間里,紅軍隊伍中無論是干部,還是戰士,人人都裝作不認識,本來很熟的人見面連招呼都不敢打了,更不敢開玩笑,大家都害怕被當作“AB團”分子被抓起來。吃飯時個個都變成了悶葫蘆,三口兩口扒拉完,扭頭即走。 為了粉碎敵人的第一次“圍剿”,紅一方面軍遵照毛澤東與朱德的戰略意圖向贛江東面轉移。過江后,閻捷三率連隊駐扎在黃陂。一次,別的連隊抓了一個“AB團”分子,那個人經不起審訊,亂咬了不少人。一天午夜,肅反人員把那個人帶到閻捷三所在的連隊,然后把大家從床鋪上全叫起來,讓他一個一個認。大家坐在床鋪上,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敢言語,都害怕被咬上,結果那個人隨便指著一個戰士說是“AB團”,該戰士立即被拖去打了一頓。后來因為那個人與被抓的戰士所交待的一點都對不上頭,閻捷三連被抓的戰士總算萬幸,被放了回來。當時共產黨員的身份已經公開了。共產黨員吃苦在先,享受在后,打仗沒有怕死的,怕死被視為可恥。但共產黨員有時開會,也怕被指控為“AB團”活動,就事先寫好“共產黨員xxx”的條子,把它縫在衣服上。后來,凡共產黨員人人都在胸前掛個條子。閻捷三的胸前也掛著“共產黨員閻捷三”的條子,但又怕人記住名字后咬他是“AB團”,又把姓名藏到胸前的衣袋里。他偶爾與戰士們在一起嘀咕時說,寧可在戰場上犧牲,為革命捐軀,也比被當作“AB團”處死強多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第一次“圍剿”開戰才略有緩和。 第一次反“圍剿”戰斗結束后,肅反“AB團”的運動基本告一段落,但余波未了。一天晚上,聽說29團7連連長又被當作“AB團”抓走,閻捷三感到緊張極了,因為就在當天,他倆還一起在繳獲敵人的戰馬中選馬賽馬呢。7連長也是北方人,作戰很勇敢,與閻捷三很熟悉,在第一次反“圍剿”的戰斗中,就是7連活捉了敵18師師長、前敵總指揮張輝瓚。7連長被抓后,閻捷三心里忐忑不安,不知會不會受株連,但沒多久就聽說被槍決了。閻捷三感到悲痛萬分,那么好的同志怎么能是反革命呢?可當時又無法為他申辯。不僅是7連長,就連師部一個副管長(相當于現在的后勤部副部長),也在批斗大會上被當作“AB團”分子而當場槍斃。 肅反“AB團”這一運動,別的部隊比紅4軍搞得兇。這次肅反使許多同志蒙冤受屈,更可怕的是捕風捉影殺了許多好同志,削弱了部隊的戰斗力。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紅軍創建初期的一個大悲劇。1932年元月,中共蘇區中央局通過了《蘇區中央局關于蘇區肅反工作決議案》,肅反“AB團”才告結束。(責任編輯:韓玉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