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7-07-09 23:08來源:晉城黨史網

晉城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東枕太行,南臨中原,西眺黃河,北通幽燕,素稱華北之門戶、中原之屏障,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早在大革命時期,黨的火種就播撒到了這里。1927年1月成立的中共晉城地方執行委員會,是當時山西省僅有的5個地執委之一。晉城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投入到了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洪流中,前仆后繼地開展了蓬蓬勃勃的工農運動,經受了血與火的戰斗洗禮。


抗日戰爭初期,遵照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盡快“展開于太行太岳兩山脈之晉東南”游擊戰爭的再三指示,晉城境內6個縣全部成立了中共縣委和縣抗日政府,建立了各級人民抗日自衛隊和抗日群眾團體組織,形成了穩固的敵后抗日根據地,是太行太岳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晉城、高平東部和陵川縣屬太行區,其余大部分為太岳區。解放戰爭時期,太岳區級黨、政、軍、群機關先后駐沁水端氏、陽城縣城等地,使晉城一度成為太岳革命根據地的中心。英雄的晉城兒女在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下,鋤頭當槍,野草為食,英勇戰斗,表現出了極大的愛國熱忱和無私的奉獻精神,與日偽戰斗數千次,殲敵數萬名,并有萬余名青年踴躍參加八路軍,累計支援八路軍糧食32.5萬石,擔架5.8萬付,軍鞋74.5萬雙,民工156.5萬人次,畜工21.4萬頭,犧牲的有名有姓烈士3200余名。1945年日寇投降后,晉城全境回到黨和人民手中。


解放戰爭時期,晉城作為全國解放的大后方,黨組織領導晉城軍民同心同德,艱苦奮斗,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威武雄壯的勝利凱歌。其中,有10萬名青壯年參軍,30萬名民兵、民工支前,數千名優秀干部到外地支援新解放區,死難烈士1.1萬人。為全國的最后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從1945年至今,晉城解放60年來,特別是建市20年來,各級黨的組織和共產黨員帶領晉城人民繼續發揚戰爭年代培育和創造的太行太岳精神,繼1997年率先建成全省小康市之后,又提出了建成“四市”更高的目標要求?,F在全市人民正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搶抓機遇,爭先發展,開始了艱難跋涉、風雨兼程的創業歷程,并初步開創了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喜人局面。我們相信,有經歷過血與火洗禮的老區黨組織的堅強領導,有成千上萬優秀共產黨員的模范帶頭,有偉大的太行太岳精神的巨大鼓舞,晉城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中共晉城市委黨史研究室

(責任編輯:崔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