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園丁”種樹記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3-05-10 08:43作者:鄭振虎來源:晉城黨史網

園丁,乃從事園藝工作的人。教師被譽為“園丁”。秦同和老人就是這樣一個人。


秦同和今年79歲,中共黨員,退休教師。老家山西省陵川縣禮義鎮梁泉村人。從教40多年,認真履行“園丁”職責,澆灌祖國花朵,培育國家棟梁,做出了應有的貢獻,2000年離開自己心愛的講臺?;剜l后,看到自己的家鄉——太行山南麓一個典型的山區村莊。改革開放以來,雖然“處處破屋變新樓,家家生活不發愁”,卻仍然是“光山依舊枕寒流,幾多棄田橫荒溝”的蕭瑟景象。山掏光了,礦挖完了,土地水土流失厲害。老百姓也非常希望改變這種窮山惡水的落后面貌。村里曾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日耕夜作力不濟,累死累活難富裕??沼猩降亓М€,難養村民一千七......老秦思緒萬千,感嘆不已。再三琢磨,苦苦思索;在職時教育學生要保護環境,植樹造林,綠化祖國?,F在自己退休了,難道不能發揮余熱,為改變家鄉面貌做點貢獻嗎?經過深思熟慮,決定上山種樹。他先從“退耕還林”做起,進而綠化荒山。老秦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老伴,老伴通情達理,表示贊成;告訴孩子們,孩子們思想解放,積極支持。于是,老秦自湊資金20萬元買斷了本村1000畝荒山70年的使用權。下定“江山可改不可賴,樹木成林自手栽。天道酬勤終有報,不信東風喚不來!”的決心。為了確保成功,先在自家責任田里搞實驗、育苗,然后再到荒山上推廣。


老秦是個說干就干的硬漢子。拿他自己的話說是;前半生育人,后半生育林。其實,他在育林的同時,仍在育人。他四處奔波籌集資金42萬元,帶領全家人在荒山上育苗、植樹。他帶領老伴和兩個年輕力壯孩子,全家八口人一齊上陣。他們帶著水壺、干糧,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戰嚴寒,斗酷暑,餓了啃一塊饅頭充饑,渴了喝口涼水解渴。一年四季,寒來暑往,老秦總是全村第一個起床,披星而去,戴月回歸。兩腳泥水跑山梁,爬山竄溝查災情。在村委會和縣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為了加快荒山綠化的速度,老秦和學校、學生家長聯系,自己掏錢付工資,讓學生和村民們都參加到改變荒山禿嶺的戰斗中,經受勞動的鍛煉,感受改天換地的喜悅。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刨坑、栽種、施肥、澆水。經過七年多時間,綠化了簸箕掌山、老虎山、黑松山等五座,荒山上全部種植了松樹、柏樹、核桃樹、蘋果樹、刺槐樹、桃杏樹和毛白楊,面積達901畝。治理荒溝三條,面積100余畝。累計種植松柏樹230余萬株,毛白楊217萬株,綜合治理水土流失2、85平方公里。經有關部門驗收,工程質量合格。陵川縣委老干局贈予老秦錦旗一面、大石英鐘一個,被晉城市人民政府授予“林業大戶”榮譽稱號,還參加了全省老干部雙先表彰會。中央電視臺第七頻道主編王軍武親臨現場采訪拍攝,報道了他植樹育苗,綠化荒山,造福子孫的先進事跡。昔日荒山禿嶺,如今郁郁蔥蔥。當你走進陵川縣禮義鎮梁泉村,登高遠望,環周極目,五山三溝松柏茁壯,層林盡染,好一派綠郁蔥蔥的奇景。


老秦植樹造林,綠化荒山,改造生態環境的故事沒有講完。2007年他又買下附城鎮北莊村(和梁泉村接壤)幾百畝荒山,在市、縣兩級關工委,農業開發局、農業局和老干局的大力支持下,秦老在自己綠化的千畝荒山和25畝退耕還林土地上,進行藥材間作試驗示范。帶領幾十名老干部,在樹林間間作黃芩、連翹、柴胡、桔梗等中草藥100余畝。2008年,老秦再投入15萬元,由陵川縣關工委牽頭,“五老”志愿者參與,在千畝荒山上補種連翹苗5000多株。2014年4月,秦同和老人又帶領20余名“五老志愿者和10余名”學生,來到梁泉山上,整地、刨坑,栽下了近1000株核桃樹。


荒山長出了樹木,荒溝變成了綠洲,25畝退耕還林地成了苗圃園,這不僅優化了生態,改善了環境,而且有了經濟收入。身為教師出身的老秦,心里始終裝著學生,毫不猶豫地慷慨解囊,捐資助教。他將林間間作黃芩、連翹、柴胡、桔梗等中草藥已成氣候的100畝藥材林無償地分給52戶貧困生家庭,供孩子上學;啟動“5000株連翹苗扶貧助學工程”,讓更多的貧困學生得到好處;把近千株核桃林作為營養助學工程實施。老秦的模范事跡在全縣廣為流傳,在市、省乃至全國也小有名氣。為此,老秦多次受到省、市、縣各級政府的嘉獎,歷年來先后被各級政府授予“全省老有所為先進個人”、“全省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我為山西立新功優秀獎”、“優秀未成年人工作者”、“公民道德先進典型”、“感動山西十大人物”“中國好人”等稱榮譽。他的模范事跡,在中國關工委主辦的《中國火炬》上刊登,題目是——太行山上“老園丁”。2013年榮膺“三農人物”金杯,2015年獲中國關工委和中央精神文明辦授予的“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秦同和老人植樹造林,綠化荒山,不僅是把山上的樹種好,還有長遠的科學規劃,如今他把在山上建設了十多處水土流失徑流觀測場,使綠化更科學;將傳統荒山綠化的“三層樓”模式創新升級為“五層樓”,保證山上植被生長更加立體化,多樣化,科學化……


秦同和作為太行山上的“老園丁”,現已進入耄耋之年。他雖壯志不已,畢竟力不從心。于是把事業交給了自己的二兒子來管理,要他一如既往的干下去,世世代代接力傳下去。通過一代接一代的不懈努力,讓清風常拂綠柳,碧水永伴蒼山;讓荒山變成花果山,荒溝變成聚寶盆,為家鄉留下一道富饒的綠色風景!


(責任編輯:韓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