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人劉美英  傳承剪紙揚美名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9-02-10 15:00作者:吳軍雄來源:晉城黨史網

現年71歲的陽城縣演禮鄉坪上村劉美英,從小在外婆和母親的影響下,耳濡目染,熱愛上了剪紙藝術。她做過教師,當過工人,自始至終從沒放棄過自己的熱愛和追求,特別是1985年退休至今,堅持三十三年如一日搞剪紙創作,她的多幅惟妙惟肖的作品在省、市、縣、鄉舉辦的各類剪紙大賽中,獲得獎勵和名次。在精心創作的基礎上,她發揮余熱,傳承剪藝,利用寒暑假期免費培訓青少年300多人次,曾先后被市、縣關工委授予“關心下一代工作榮譽獎”,她的事跡先后在《陽城報》、《太行日報》、《山西農民》、《山西日報》、《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報道。那么,她是怎樣做到的呢?


一、熱愛、堅守、堅持三十多年


從小在外婆和母親耳濡目染的影響下,她深深愛上了這門剪紙藝術,不管是當教師十幾年,還是隨丈夫到部隊,又轉業到長治市當羊毛衫加工工人,不管干什么工作,不管走到哪里,一有空閑時間,她就拿起剪刀剪幾下,搞得滿屋子都是紙屑,丈夫孩子們回到家里,連個下腳的地方都沒有。孩子們不滿埋怨幾句,她笑笑說:“娘就是這個愛好?!本瓦@樣,對于自己的熱愛,她堅守如一,不懈創作。開始,雖然沒有剪紙作品問世,也沒引起別人的注意,但是,通過不斷的磨練、創作,為她后來的剪紙創作打下了基礎。1985年退休回家后,一次看電視,她聽到著名作家馮驥才說,搶救民間文化是迫在眉睫的大事。聯系的自己,看到社會上熱愛剪紙藝術的人越來越少,她感到非常心疼和不安,她認為自己休養在家,身體硬朗,也可以為社會做些貢獻,在傳承剪紙藝術上,一邊創作,一邊培養青少年熱愛剪紙藝術,使這門手藝不能在自己手里丟了。主意拿定后,從1985年至今,她為了這項剪紙藝術,樂于創作、無私奉獻,堅守、堅持三十三年到現在,并做出了不凡的業績,受到了行內行外人的夸贊。


二、培訓、培養剪紙人三百余名


在家鄉,劉美英老人看到鄉里鄉鄰的姐妹們對于剪紙這門藝術一無所知,對她的作品觀賞的多,熱愛的少,她并沒泄氣,她認識到搶救剪紙藝術必須從娃娃的興趣愛好抓起。于是,她和丈夫協商騰出了房子,自費購買了剪刀、紅紙,購買了剪紙有關書籍,寒暑假期間在自己的庭院里辦了青少年剪紙藝術免費培訓班,不少家長觀望態度,一些家長雖然把孩子送到了她這里,也是抱著給免費照料孩子的心態,并不懷著任何的希望。劉美英老人卻十分熱情地接待了這些難得的小學員,她認真備課,每講一句話都能使這些小天使聽得懂、感興趣、想創作,剪作品也是首先從小學員感興趣的簡單小動物做起,熱心加耐心,使小學員拿起剪刀就樂不思返,再也放不下了剪刀。有時,一些小學員路途遠,回家吃飯不方便,劉美英和丈夫親自下廚,做上可口的飯菜讓他們吃。沒想到通過一段時間的精心培訓,這些小學員們進步很快,剪出了不少生動逼真的剪紙作品,她把這些學員的作品粘貼在墻上展覽,吸引了不少家長來此觀展,對劉老師稱贊有加,一傳十,十傳百,劉美英的青少年免費剪紙培訓班名震四鄰,從此,每到寒暑假期,不僅本村的青少年踴躍參加她的培訓班,連外鄉次營鎮、國隆鄉的家長都把孩子們送到她這里,課堂上,學員較多,她就把教室搬到大家中,一句一句的講,一剪一剪的教,還是那么熱情不減,耐心更甚,累年統計,經她培訓的青少年剪紙小學員達到了三百余人,為傳承民間剪紙藝術作出了貢獻?,F在的坪上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會剪兩下,在她的倡導組織下,本村成立了“陽城縣剪紙藝術協會”參加的股東50多名,會員達到近百人,這項藝術已成這該村鄉村振興發展旅游事業的主導產業。


三、創新、創作、傳承永遠在路上


剪紙藝術已成為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就需要劉美英這樣的民間剪紙藝人來努力保護和傳承,劉美英老人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我歲數大了,但是剪紙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定要傳承下去,在剪紙藝術的創新、創作上自己還要提升提高,要為后人留下精美的作品”。是啊,近年來,劉美英的作品《二十四孝圖》榮獲山西省中老年剪紙藝術大賽“金剪子”獎,不少作品在市、縣、鄉的剪紙比賽也多次獲獎。她和她的作品曾被《山西日報》《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報道推廣,按理說她也該滿足了,但是,劉美英在剪紙藝術上永不知足,她還要在剪紙藝術上不斷創新創作,特別是在傳承這項剪紙藝術,她要把她最精美的剪藝留給青少年、留給后人,讓剪紙藝術永遠發揚光大,使剪紙藝術更加絢麗多彩?!?/p>


(責任編輯:韓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