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反“圍剿”攻贛州征程起波折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2-09-12 00:00作者:黃克誠研究所來源:原創

  1931 年2 月初,蔣介石任命軍政部長何應欽為“陸??湛偹玖钅喜袪I主任”,代行總司令職權,開赴江西南昌。   
  何應欽曾與蔣介石有同窗之誼,相交甚密。何應欽進駐南昌后,立即對紅軍的情況進行綜合查核,組織部署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二次“圍剿”。   
  為此,他制定了詳細的“圍剿”計劃,先后調集兵力約二十萬人,配以三個航空隊,妄圖徹底消滅紅一方面軍,摧毀中央蘇區。   
  蔣介石審閱了何應欽的“圍剿”計劃后,甚表贊成,公開叫囂“三個月內消滅共軍”。   
  4 月初,各路敵軍云集中央蘇區周圍。何應欽采取了“步步為營,穩扎穩打”的戰略方針,兵分四路、形成了從江西吉安到福建建寧東西八百里長的戰線,向中央革命根據地大舉迸犯。   
  4 月中旬,以任弼時、王稼祥、顧作霖組成的中共中央代表團到達江西寧都縣青塘。   
  4 月17 日。中共蘇區中央局召開擴大會議,商討退敵之策。會上對反“圍剿”方針出現了分岐。   
  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項英主張紅軍撤退,他說:“我們才有三萬多人,怎么能打得過人家二十萬大軍?只有離開中央蘇區才是出路。中央有過這樣的指示,當紅軍有被消滅的危險時,可以拋棄舊的,組織新的蘇維埃區域?!?nbsp;  
  進而,項英竟然提議:“斯大林同志說過,四川是最理想的根據地,我們是不是撤到四川去?”   
  項英的主張獲得了部分同志的首肯。   
  中央代表團有的同志主張紅軍退出中央蘇區,采取分兵退敵的方針。   
  毛澤東堅決反對這種離開根據地,到外線作戰的主張,提出了不同意見。   
  他說:“我不贊成退出中央蘇區到四川去。根據第一次反‘圍剿’的經驗,雖然敵人比我們強大得多,但是只要我們采取‘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依靠蘇區人民,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打破第二次‘圍剿’是完全可能的?!?nbsp;  
  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經過反復討論,終于獲得蘇區中央局和中央代表團的同意與支持。   
  根據紅一方面軍總司令朱德、總政委毛澤東的命令,紅軍主力首先集中龍岡,爾后西移東固隱蔽集結,待機殲敵。   
  東固,群山環抱,宛如一個盆地。它的西北方向是兩座險峻陡峭的山峰——九寸嶺與觀音崖,由此向北,便是富田了?!熬徘藦?,彎到東固山”。從這句民諺中可見東固山的險峻。   
  時值暮春,山花爛漫,映山紅開遍山山嶺嶺。黃克誠、彭邀率領三師,會同大部隊在這群山掩映之中,隱蔽待機二十多天了。三萬多紅軍在二十多天里集結在東固這個不太大的山區,是讓許多人捏了把汗的。要知道,這里正處于敵三面包圍之中,北距敵郭華宗第四十二師僅有十多里!這種“鉆牛角”的陣勢無怪乎有人擔擾。   
  自從第一次反“圍剿”勝利之后,對于毛澤東那卓越的軍事指揮藝術,黃克誠深有領略,因而這次隱蔽待敵,他充滿了勝利的信心。不過,黃克誠心里也不無憂慮:部隊給養發生了困難。全軍上下缺菜少糧,連柴禾也得派人上山去打。   
  黃克誠清楚,由于國民黨軍隊長期包圍和進攻,同時實行經濟封鎖,蘇區經濟出現了困難,所以東固山區糧食遠不能滿足三萬多將士的供應。雖然當地老百姓節衣縮食,自愿把糧食拿出來支援紅軍,但杯水車薪,難以解決大部隊的給養。   
  黃克誠向來注意關心、體貼手下的干部戰士,視之為親兄胞弟,如今部隊生活窘迫,發生了困難,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恰在此時,上級指示,紅軍各部一邊抓臨戰訓練,一邊抓生產生活,克服目前困難。于是,黃克誠親自帶領干部戰士們挖野菜、背柴禾、掘竹筍,與他們同甘共苦,共渡難關。   
  隱蔽待機二十多天,連敵人的影子也沒見著,許多干部戰士沉不住氣了,情緒急躁,甚至有的干部戰士發起了牢騷。   
  有的說:“要打仗就勇往直前,于革命就要敢于進攻嘛,現在可好..”   
  有的則說:“敵人修了堅固工事,就不會再前進了。哪能那么傻,像第一次‘圍剿’那樣,吃了虧還來..”   
  針對部隊中的不穩定情緒,身為政委的黃克誠在三師干部戰士中進行了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工作。   
  三萬紅軍在三面重圍中整整等了二十五天,戰機終于來了!   
  5 月13 日,敵第四十七師伸出了烏龜頭,拋下堅固的工事,出富田,進軍東固。   
  同時,敵第二十八師經中洞向東固方向推進。   
  5 月15 日,紅一方面軍總部下達了殲滅由富田出犯之敵的作戰命令。   
  紅三軍團奉命,作為左路軍,首先于15 日到達江樹頭隱蔽,然后向固陂、富田攻擊前進,迂回包抄,直逼敵第二十八師。從5 月16 日起,毛澤東、朱德等來臨白云山指揮作戰。黃克誠、彭邀率領三師,似雄踞叢林中的一只猛虎,下山直撲離巢而來的敵人。   
  他們與兄弟部隊一起,將敵二十八師分割包圍,一舉殲滅。接著,又奉命急行軍二百多里,迂回穿插到富田,兜住了企圖逃竄的敵四十三師的尾巴,猛打猛沖,將敵人打了個措手不及,一口氣吃掉敵人一個旅,俘敵三千余人。   
  隨后,部隊連夜行軍,又趕赴中村一線,充當主攻先鋒,與敵二十七師展開激戰。在紅一方面軍包抄之下,敵人一敗涂地。   
  黃克誠、彭邀率部乘勝追擊,進入福建境內。這樣,紅一方面軍主力直逼建寧縣城。建寧縣城守敵有國民黨軍隊三個團,他們憑借堅固的城墻,頑強抵抗。黃克誠、彭遨一商量,為了便于指揮,干脆將指揮所搬到了建寧城下。   
  五月的陽光直刺人眼。因為離城太近,黃克誠那副大眼鏡片子在陽光下一閃一閃,特別招搖。果然,城頭守敵發現了正在觀察敵情的黃克誠。于是,敵人慌忙掉轉兩挺機槍,對準了紅三師指揮所。   
  黃克誠視力極差,竟然全無覺察。就在這時,師長彭遨猛然間一抬頭,發現了敵人的舉動。他眼疾手快,幾乎在敵人機槍向他們倆人掃射的同時,猛地一拉黃克誠,向后疾退了兩三米,黃克誠頓覺重心一失,與彭遨一起臥倒在地?!皳?!撲!撲!”一梭子機槍子彈正打在他倆剛才站立的位置上!子彈濺起的沙土飛揚,落了兩人一身。黃克誠頓然醒悟過來,與彭遨一塊趁勢向旁邊的一處掩體滾了過去,這才算是躲過了敵人的機槍掃射。   
  黃克誠不禁驚出一身冷汗,喘息片刻之后,他站了起來。彭遨一邊拍著軍衣上的塵土,一邊用手指著黃克誠的眼鏡,忍不住開玩笑道:“人家這一梭子子彈可是沖著你這副眼鏡來的,知道戴眼鏡的一定是個大官,人家想揀個大便宜。結果,差一點把我也捎帶上了?!?nbsp;  
  黃克誠從心底里感激這位好搭擋。后來,他在回憶錄里專門提到了這件事,他寫道:這次要不是彭遨反應得快,我們兩個人就在一塊報銷了。   

上一頁 1 2 3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