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太岳烈士陵園簡介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2-03-12 00:00來源:晉城黨史網
太行太岳烈士陵園位于長治市西南隅,是為紀念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的太行太岳的優秀兒女,經1946年3月晉冀魯豫邊區第一屆參議會第二次會議作出決定后于1949年設計,1952年建成竣工的。它是抗日戰爭勝利后,全國最早建立的一處具有革命意義的建筑,1986年10月,被國家民政部公布為國家重點陵園保護單位。 陵園坐北向南,四周灰磚砌筑,總面積9萬余平方米。此處原為古皇城遺址,明嘉靖年間,這里修筑有城門、城墻,建有府第,頗具規模。時至今日,只留下皇城西北一部分土城墻。陵園正門兩側的楹聯“英雄功勞換來民族幸福,烈士血汗奠定國家安全”,這是八路軍老戰士戎子和親筆題寫的。 進入陵園內,看到兩側廡殿式瓦頂建筑東西對稱。這是陵園接待室,為來這里參觀、掃墓的人士提供各種服務。走過石拱橋,雄偉壯觀的紀念塔便展現在我們面前。塔高20余米,方錐體形,青石筑基,大理石貼面,正面用剛勁的魏碑體鐫刻著“太行太岳烈士紀念塔”九個丹漆大字,這是晉冀魯豫邊區人民政府主席程子華題寫的,背面是鄧小平同志的題詞“人民永遠紀念著你們”。紀念塔的基座四周還分別刻著劉伯承、徐向前元帥等的題詞和薄一波寫的宏篇碑文。 紀念塔北面是烈士紀念堂,平面布局呈品字形,平頂,堂前石柱矗立,更顯莊嚴。從中門進去,我們可以看到大堂正中懸掛著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巨幅畫像,四周為33位烈士遺像及骨灰盒,其中有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等5位高級指揮員,活捉侵華日軍駐山西總顧問少將鈴木川山郎的太行一等殺敵英雄趙亨德,強渡大渡河十八勇士之一周平烈士……此外,兩側的大廳內還陳列有120多位烈士的畫像、照片及部分實物。這許許多多留下姓名和沒有留下姓名的英雄兒女,將一腔熱血灑在了太行山,我們不會忘記他們,不會忘記那些不屈不撓,英勇抗爭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英雄們。 紀念堂后為烈士公墓區,這座是武士敏烈士墓,武士敏將軍1892年出生于河北懷安,1924年參加國民革命軍,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軍事家,也是一位抗日英雄,他始終與八路軍精誠團結,并肩作戰。在1941年9月的一次戰役中,武士敏將軍率領的九十八軍在日軍的瘋狂圍攻下,堅持拼到底,在西梁山上,為國家為民族流盡了最后一滴血。日軍為夸耀戰果,將其遺體裝棺運回長治,埋于城內西南方,經人民政府多方尋找,終于找到了烈士的忠骨。1984年11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在此舉行了隆重的遺骨安葬儀式。烈士英靈長眠在這綠草覆地、松柏矗立的太行熱土上,一切是那樣的肅穆、寧靜。 這里是一處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好課堂,人們常在這里舉行入團、入黨宣誓活動,尤其是清明前后,長治各界群眾紛紛來這里掃墓祭奠,緬懷英烈,青少年還會聚集在紀念堂前聽老一輩革命家講當年的斗爭經歷,這用生命譜寫的故事百聽不厭,用鮮血鑄就的豐碑萬年矗立。 功業千秋在,英名萬古存。每年清明節之際,人們紛紛來到這里為英烈們祭掃墳墓,敬獻鮮花,表示對他們的深切緬懷和悼念。(責任編輯:馨語) 下一篇 南石店的紅色印跡
文章分類:
晉城市抗美援朝烈士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