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英烈留青史 抗日軍民樹豐碑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1-06-09 12:00作者:田小波來源:晉城黨史網 ——記張仰村抗日烽火歲月 太行山是八路軍英勇抗戰的堅強堡壘,這里涌現出無數的抗戰英雄,歌曲《在太行山上》生動展現出中華兒女奮起抗戰不怕犧牲的民族精神,激勵著一代代人頑強拼搏,奮勇向前??箲饡r期,陵川縣西河底鎮張仰村民兵組織和老百姓為支援八路軍、抗擊侵略者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鬼子瘋狂大掃蕩 抗日政府初成立 1938年秋,一支鬼子小分隊頭戴鋼盔帽,腳穿大頭鞋,全副武裝從晉城方向襲來,猶如發瘋的野獸,端著槍瘋狂地闖進了張仰村,進行了慘無人道的燒殺搶掠。不到一個時辰,村內十余口男女老少死于非命,大量牲口被搶走,三十余間房屋被燒毀,熊熊火光滾滾濃煙籠罩在張仰村上空,景象慘不忍睹。鬼子離開時途徑張仰村南的“造山”,在山頂最高處插下了一桿扎眼的太陽旗。 1939年三月初五,鬼子又一次從三泉村方向襲來,途徑堆嶺、東場、三街掌進入張仰村內,村里再次遭到了血腥掃蕩。 此后鬼子在原澤州縣大興鄉峰頭村設立日偽軍據點,開始了侵略的步伐。為抗擊日寇,趕走侵略者,1940年,陵高縣抗日政府在原高平縣石末鄉候莊村成立,縣長路先文、公安局長張魁元、獨立營長常東方。與日偽軍展開了殊死周旋。 日偽成立維持會 殺害村長侯春發 日偽軍強令各村成立維持會,要求村民定期上交牲畜、糧食等生活用品。但各村表面服從,暗里各種反抗,拒不上交。1940年春天,日偽軍通知各村負責人到峰頭日偽軍據點召開會議,恐嚇不服從的村將對其采取三光政策。為了迫使各村屈服于日偽軍的淫威,日偽軍針對帶頭打斷維持的張仰村,對來參會的村長侯春發殘暴的進行了割耳、挖眼、軍犬撕咬等慘絕人寰的殘酷折磨,侯春發英勇就義。 北嶺山上祖師廟 大義拆除援抗日 據村里的老人們回憶,張仰村北嶺山上有一座祖師廟,一進兩院,北七間,東西各六間,氣勢宏偉,世代香火旺盛。北嶺山海拔最高,站在山頂處可將陵高縣抗日政府石末鄉候莊村盡收眼底,經常有日偽軍在此窺探抗日政府的行蹤。1943年春,為防范鬼子以北嶺山祖師廟為至高點對抗日政府造成威脅,抗日政府與張仰村協商拆掉廟宇,張仰村以抗日大局為重,服從命令,忍痛割愛,組織村民拆除了祖師廟。 秘密召開代表會 建立抗日根據地 1944年初,陵高縣抗日政府委派共產黨員武克到張仰村,在煤窯場秘密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傳達了抗日政府關于設立張仰村為抗日根據地的決定,成立了民兵武裝組織。民兵成員侯福女第一個表態:停止向峰頭日偽據點上交物品,并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鬼子斗爭到底。大會還選舉產生了村長馮來保、民兵隊長侯金堂、副隊長侯老胖、情報員馮小麥等,組織成立民兵40余名,抗日政府為民兵配發了兩支步槍。村內大戶馮德生賤賣20畝土地購買一支步槍捐給了民兵組織。 智戰游擊打鬼子 巧計抓捕壞特務 張仰村武裝民兵保護村內百姓安全并和日偽軍展開了游擊戰,為了與黃莊、三槐莊、附城鎮等東部村莊加強溝通聯系,在村北“十三畝地”位置插一面紅旗為信號,紅旗升起就表示有日偽軍從據點內出動了。 1944年夏,日偽軍在張仰村西“沙疙瘩山”附近活動時,與在此進行偵察活動的張仰村籍八路軍戰士馮保發和獨立營兩名戰士巧遇,雙方發生了激烈槍戰,沒有占到一點便宜的日偽軍當天在據點內朝張仰村發射炮彈5發,第二天又有鬼子飛機在張仰片上空投下兩枚炸彈。 峰頭據點內有三大日偽軍頭目,分別是姚布九、王庫倉、何潤昌。特務張寶堂仗著舅舅王庫倉是日偽軍頭目,頻繁到張仰村要錢要物,敲詐勒索,打探民兵行蹤。民兵隊決定對張寶堂實施秘密抓捕,捎信給張寶堂村內有重要情報引誘他進村,在張寶堂晚上進村打探消息時,民兵隊長侯金堂帶隊成功進行了抓捕。日偽軍發現張寶堂被抓后,張寶堂舅舅王庫倉氣急敗壞捎來狠話,若三天內不把張寶堂交回來,他將親自帶隊來村掃蕩。 日偽奸計血屠殺 十二勇士埋忠骨 張仰村地下煤炭資源豐富,煤層淺,煤質好,村內有多家煤礦,附近村莊用煤皆來張仰村購買。1944年11月,抗日政府規定:凡是來張仰村拉煤必須持有陵高縣抗日政府開具的路條,否則路崗不予放行。日偽軍為了改變這種被動局面,處心積慮對張仰村民兵展開了一次血腥屠殺。臘月二十三,偏橋底村給民兵送來兩袋白面,說是臨近年關給兄弟們改善一下伙食。當天晚上,民兵在龍王廟駐地匯餐,飯后部分民兵回家,民兵骨干成員在駐點留守。凌晨四點,正是防范最為薄弱之時,日偽軍分兩路朝張仰村襲來,兩支隊伍鬼鬼祟祟摸到了張仰村龍王廟腳下,對民兵駐點展開了包圍、封鎖。一聲槍響后,龍王廟閣樓上的哨兵第一個犧牲。黑夜刺耳的槍聲驚醒了熟睡中的民兵,隊長侯金堂迅速組織民兵投入到戰斗中來,激戰數小時后,由于敵人有備而來,古陵大地上張仰村十二民兵壯烈犧牲,分別是:侯新義、侯生孩、李聚德、侯老胖、李東孩、侯丑孩、馮蹄孩、馮三斗、馮小麥、侯金堂、張小茍、馮根肉。天亮后,兇殘的日偽軍又對百姓進行了瘋狂的掃蕩,搶牲口,搶糧食,搶被褥,一時之間哭聲、喊聲、槍聲連成了一片。日偽軍撤離后,村民厚葬了十二名勇士,抗日政府組織各村來慰問悼念。十二名勇士的犧牲,更加激起了村民對日偽軍的仇恨,堅定了大家和日偽軍斗爭到底的決心。 全民參戰迎勝利 青史留名大張仰 民兵駐點被偷襲給各村敲響了警鐘,抗日政府加強了民兵力量和村與村之間的聯系與信息交流,為日偽軍據點送水、送炭的附近村民也成了內線,源源不斷把情報送到民兵駐地。 陵高縣抗日政府組織各村民兵開展麻雀戰、運動戰,極大地破壞了日偽軍據點的沿線交通,阻撓了日偽軍侵略的步伐,沉重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1945年2月,鬼子被趕出了陵高縣地區。張仰村村民在抗日戰爭中,前仆后繼,勇往直前,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為趕走侵略者、贏得抗戰勝利建立了卓越功勛。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為弘揚太行革命老區精神,傳承張仰村厚重深沉的紅色文化。以當前全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在工作之余利用將近兩個月時間多方走訪、求證,深度挖掘了陵川縣西河底鎮張仰村先輩們在抗日戰爭過程中波瀾壯闊的抗日烽火革命事跡。 謹此紀實紀念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革命先烈以及不畏艱險、用鮮血捍衛民族尊嚴保家衛國的太行軍民。從他們身上我們感受到了氣沖霄漢的民族豪氣,感受到了中華兒女舍生忘死英勇不屈的奮斗精神。偉大抗戰精神不僅屬于那段血與火交織的不屈歲月,而且歷久彌新,不斷給予我們砥礪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 (作者:蘭花煤化工公司駐陵川縣西河底鎮張仰村第一書記 田小波) (責任編輯:韓玉芳) 上一篇太南特委的五大歷史貢獻
文章分類:
征文選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