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特稿 | 革命戰士鄒安世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3-07-17 14:48作者:牛建新來源:晉城黨史網

1935年,在巴公村當鋪胡同的一個貧苦農民的家中,隨著一聲嬰兒的啼哭,一個白白胖胖孩子來到世上。對于一個貧苦人家來說,孩子的到來,父母是喜憂參半。家里多了一張嘴,意味著今后的生活更加不容易。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盼望著平安世道出現的父親,給孩子取名叫鄒安世。


童年求生


1938年日本鬼子來到了晉城巴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害得老百姓是缺吃少穿,饑寒交迫地掙扎在生死線上。在這樣惡劣的環境里,小安世一天天艱難地長大。從他記事起,就見到日本兵在巴公街上橫沖直撞、耀武揚威的強盜樣子,在小安世幼小的心靈上埋下了仇恨東洋人的種子。鄒安世七八歲的時候,就被日本人抓去,強迫他做勞役。那一年雨水多,道路泥濘坑洼,日本汽車要過去,就抓老百姓給他們墊路。鄒安世那時還沒有一張鐵锨高,就被迫拿著沉重的鐵锨,吃力地端起一锨土,一搖一晃往水坑里填,稍微慢一點,就會遭到鬼子和漢奸們的毒打。特別是一個住在泊村的鬼子兵,更是頭上長瘡,腳底下流膿——壞透了。他不但打人下手狠毒,而且學著用中國話罵人,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個本地的地痞。小安世被他毆打的最多,對他恨得最深,記得也最清。這家伙斗雞眉,三角眼,蒜頭鼻子,五短身材,真是個丑八怪,就是走到天涯海角,鄒安世都能認出這個畜生。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巴公到處建起抗日武裝,他們經常襲擊鬼子、破壞交通、割斷電線。鄒安世記得一天早上起來一看,所有電線桿上的電線全部被割斷,把日本人氣得哇哇亂叫。日本人查不出是誰干的,沒辦法,只好晚上實行宵禁,把巴公村七個村口全部封閉,但還是不能杜絕抗日武裝的活動。


轉眼到了民國32年(公元1943年)秋天,眼看莊稼快要收割了,鋪天蓋地的蝗蟲來到了晉城,把地里的莊稼吃得干干凈凈。地上、路上、房頂上到處都是蝗蟲,許多人看到這樣的景象,都嚇得嚎啕大哭。鄒安世年紀小不懂事,當時不知道害怕,但是因蝗蟲的危害,這年冬天家家戶戶就斷糧了。大家開始刨樹根挖草根,甚至啃木頭,把一切能吃的和不能吃的東西都吃下肚子充饑。開春后不斷有人被餓死,道路兩旁到處是尸體和白骨。鄒家也撐不住了,一家人跟隨逃荒的人流朝著西北方向去尋找生路。


逃荒的人實在太多了,再加上戰亂,很快一家人就走散了。不滿九歲的鄒安世和幾個年紀相仿的窮孩子結伴走上了討吃要飯的道路,一路跋山涉水忍饑挨餓,從巴公到陽城,又從陽城到沁水,再由沁水到翼城,一直向北來到了浮山。所有逃荒的人都已經脫了人形,骨瘦如柴。好在這里的災情不太嚴重,能夠要點吃的,于是,就隨大家留在了浮山。許多人家為了活下去,男人就把老婆和女兒賣給了當地人,換點糧食活命,但小孩子是不受歡迎的,當地人也很窮,沒人愿意領養孩子。不滿十歲的鄒安世挺機靈,除了要飯,他找一切可以做的事情去做,只要能掙口飯吃填飽肚子就行。后來遇到了一戶比較富裕的人家,這家養了幾頭牛,小安世就給人家放牛住了下來。


參軍作戰


1948年,晉冀魯豫第十三縱隊在浮山招兵,鄒安世雖然年紀小,但個子比較高,他軟磨硬泡地參了軍,從一個放牛娃成為38旅546團5營8連的一名戰士。那一年二月,剛剛入伍的他就跟隨部隊參加了臨汾戰役,親身經歷了轟轟烈烈的臨汾攻堅戰。臨汾是影響國民黨軍隊在山西地區整體戰略部署的重要據點。閻錫山深知臨汾對于山西全局的重要性,因此很早便下令臨汾守軍構筑起外圍警戒、外壕和城墻、城內和地道工事組成的四道防御陣線,妄圖對抗我軍。徐向前司令員指揮晉冀魯豫軍區第八縱隊、第十三縱隊、炮兵團和太岳軍區8個團和晉綏軍區2個旅,總計5.3萬余人,準備進攻臨汾。鄒安世所在的十三縱38旅主攻東關。部隊先后向城墻上的敵軍發起了3次大規模進攻,又進行了坑道戰。鄒安世雖然年紀小,卻一點也不膽小,隨戰友們一起在戰場上冒著槍林彈雨給坑道內的戰士送干糧,與衛生隊的同志們一起抬傷員,揮汗如雨在坑道里挖土、運土。臨汾戰役中,鄒安世參戰足足七十二天,經歷大小戰斗四十次,兩次受到嘉獎,成長為一名出色的革命戰士。


臨汾戰役勝利后,閻錫山所能控制的地區,除了孤懸晉北的大同外,只有以太原為中心由14座縣城所組成的晉中地區了。而這時晉中的千里沃野中的農作物即將成熟,閻錫山為了茍延殘喘必須大力地儲存糧食,為此搶糧抓丁成為閻軍主要目標。我軍和敵人爭分奪秒,進行了麥收爭奪戰。十三縱來到晉中,于1948年夏天沿平遙、介休東南山地隱蔽北進,后又進至平遙、介休間在鐵路沿線待機。鐵路已經遭到破壞,鐵軌和枕木蕩然無存,只留下一條長長的石子道路。部隊在此休息了一段時間。期間,鄒安世的射擊和拼刺刀技術在班長的指導下,進步很快。又過了幾天,部隊出發,來到祁縣,駐扎到子洪口。正是杏子成熟時,這里的老鄉摘下杏子慰問我軍,軍民魚水情讓人深受感動。我軍在這里連戰連勝,打得閻錫山部隊丟盔卸甲狼狽逃竄。閻錫山狗急跳墻,居然把收留下來的日本部隊編成第10總隊,指揮官是原任侵華日軍獨立第14旅旅長原泉福,讓他擔任了山西野戰軍副總司令。當部隊在戰斗中發現晉軍有大量留存日軍后,新仇舊恨立刻激起參戰部隊極大的戰斗熱情,戰士們不顧疲勞,不怕犧牲向敵人猛烈進攻。這些殘留的日軍照樣被我軍消滅,還抓了不少俘虜。


進駐到太谷的某一天,鄒安世來到連部送信,走到窗戶跟前的時候,看到連長和指導員等幾位干部在審問一個日本兵。鄒安世仔細一瞧,這個斗雞眉三角眼的丑八怪日本兵正是小時候在巴公被鬼子抓差墊路住在泊村的日本鬼子監工。他對鄒安世等苦役非打即罵,能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罵起人來比中國人的漢語還流利。如今卻裝成不會說漢語的樣子,假迷三道妄想蒙混過關。小安世不由得怒火萬丈。輕身從窗戶繞到門口,推開門照住鬼子的大腿就是一腳,只聽得鬼子一聲嚎叫:“哎呀,娘呀”弄得滿屋人先是一愣,然后哄堂大笑。連長對著日本兵豎起大拇指夸贊:“你的,中國話說得大大的好;你的,裝蒜的本事也是大大的好?!笨涞媚莻€日本鬼子都不好意思起來,然后審問得很順利,老老實實地把他知道的一五一十交代得清清楚楚。因為這件事,小安世不僅受到了表揚,也傳為一段佳話。


晉中戰役結束以后,我軍乘勝直取太原,安世所在的部隊迅猛地向東山要塞守軍發起攻擊。并相繼攻占黑駝、石人梁、大窯頭、大小北尖、榆林坪、孟家井和牛駝寨等敵人陣地。在太原外圍戰中,鄒安世迅速成長起來,他和戰友們一起機智勇敢地打擊敵人,積累了不少戰斗經驗。4月20日的進攻戰中,鄒安世機智靈活沖鋒在隊伍的最前面,戰后受到了上級的嘉獎。掃清外圍后,解放軍把太原城重重包圍,開始了慘烈地攻堅戰。太原城有數不清的碉堡,高的、低的、方的、圓的、三角形的,甚至藏在地下的,構成了不可思議的密集火網,妄圖憑借堅固的工事負隅頑抗。我軍為了減少傷亡,加強了政治攻勢,鄒安世嗓子好,接受了向城里喊話的任務。許多國民黨士兵受我軍政治攻勢的影響,悄悄向我軍投誠。1949年1月,華北軍區第13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1軍,三十八旅改稱為182師,大軍繼續圍攻太原。隨后四野的炮兵師也前往太原增援,在一千多門大炮的轟炸下,閻錫山乘坐飛機棄城而逃。太原全面解放。


太原戰役結束以后,部隊南下要過黃河,那時大家對黃河有著一種神秘感、畏懼感,老百姓中流傳著一個歌謠:“過金橋,過銀橋,過到黃河跌死了”,大家到了黃河渡口一看,嗬,好氣派,黃河岸邊,一溜排開二十口大水缸,里面裝著熱氣騰騰的開水,水缸旁邊是用笸籮裝的白面饅頭,大鍋裝的肉菜。大家興高采烈地吃完,開始準備過河,這時候才發現,黃河水流真的很急,水聲震耳濁浪滔天。岸邊準備著許多牛皮筏,牛皮筏兩頭被繩子拴著,兩岸都有人拉繩子。戰士們脫個精光,坐在筏子里,在驚濤駭浪中顛簸前行,時而隨浪尖飛入天堂,時而被浪頭拍入地獄,左搖右擺而又前仰后合讓人如癡如癲而又驚恐萬狀。渡河中恐懼擔心,過去后又回味無窮。到了對岸大家在太陽下曬干身子穿衣服。而鄒安世還在回味著過河的情景,越想越有趣,終于忍不住走到連長跟前:“報告連長,我想回去!”連長大吃一驚,嚴肅地問道:“什么意思,你想當逃兵?”“不是,我想再坐一次那個筏子”鄒安世稚氣未脫的回答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部隊過了黃河直奔潼關,鄒安世在路上居然遇到了舅舅,在兄弟部隊的舅舅告訴他,他的爸爸和媽媽都回到巴公,姥姥姥爺也回到了北堆村,一家都平安,分到了土地,過上了安定的生活。見舅如見娘啊,鄒安世再也忍不住了,放聲大哭。正是:九歲去逃荒,失散離爹娘。十五從軍行,槍林彈雨闖。百死一音訊,何人不斷腸?一連戰士以及正副連長、指導員、排長、班長都來到身邊安慰他,連長還馬上安排人替他給爹媽寫信報平安。


“兒安世叩拜父母大人:

自從那年走散,兒一路乞討,走到浮山,給別人放牛五年,十五歲參加了人民軍隊。參軍以來,他隨部隊打臨汾、戰晉中、解放太原。我們山西是解放了,我們巴公也解放了,但是,大半個中國還沒解放,還有許許多多像我們一樣的受苦人。兒要跟著部隊去解放全中國。聽說家里土改分上了土地,請父母安心過好日子,等兒子隨部隊消滅完反動派,就回家到父母膝下盡孝。如果不幸為國犧牲,那就等來世再報父母恩情”


擦干了眼淚,鄒安世又踏上了行軍的道路,經過了扶眉戰役、秦嶺戰役一路南下,解放軍第61軍182師奉命進駐廣元。第182師546團奉命向閬中、蒼溪、旺蒼出發。1950年1月12日旺蒼解放后,為鞏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川北軍區任命546團團長閻起麟為旺蒼、蒼溪、閬中三縣剿匪司令員。團部及第1、2營和3營8連進駐旺蒼縣城,作為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武裝骨干,負責維持社會治安。這一段時間,鄒安世住在旺蒼縣城中,對這個川北小縣城充滿了好奇,這里有漢、羌、彝、藏、回、苗、侗、瑤、傣、滿、白、壯、蒙古、土家、布依、納西、傈僳等民族居住。每天和各民族人民打交道,安世慢慢對環境適應起來。


旺蒼縣北部山區與陜西寧強、南鄭接壤,山大林密,煙匪、土匪、特務相互勾結,實力相當雄厚。為統一指揮、動員各方面力量與匪特作斗爭,1950年3月19日,在旺蒼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第一屆一次會議上,成立了旺蒼縣剿匪委員會,對匪特開始了大規模全面清剿。經過3個月的全面剿匪清特運動,雖然全縣中部、南部絕大部分地區匪患已除,但北部山區陳廷輝等匪特活動猖獗。解放軍第546團1營、2營、3營8連、直屬炮兵連、偵察排和特務連的一部分共900余兵力進入北部山區剿匪。由團長閻起麟、參謀長賈俊率領,從國華、英萃、大河三路對土匪實施軍事圍剿。


鄒安世隨大部隊進山行動中,突然從密林中伸出幾把撓鉤,把一個小戰士搭住,一下子就拖進了密林。大家聽到慘叫,立刻呈扇形戰斗隊形向前搜索,結果,找到小戰士時他已經遇害,敵人則不見蹤影。運輸隊繼續前進,又到一險要處,隊長剛要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忽然,又飛出幾把撓鉤,其中一把正勾住了鄒安世的右手。他眼疾手快,忍著劇痛,左手一把抓住撓鉤索,和敵人相持著。敵人拉拽不動,安世猛然用力一拉,把敵人從隱蔽處拉出?!皣}噠噠”,一個戰士打出一梭子子彈,把敵人的腦袋打開了花,其余敵人立刻倉皇逃竄。大家圍過來一看,只見鄒安世手上戴著的撓鉤,已經鉤入骨縫,衛生員緊急趕過來,急忙給他拔下撓鉤,包扎傷口。


負傷后,安世在縣城休養了兩個星期,就又隨部隊進山剿匪。這一次,把土匪包圍在山上,在進攻的過程中,一顆子彈穿過前一個戰士,打在了鄒安世的腿上,幸虧沒有傷到骨頭。短短一個月內兩次負傷,只好再次休養。在養病的過程中,有一個和安世年紀相仿的小護士,是個四川本地妹子,對他特別好,總是和他有說不完的話,有事沒事就跑到他的病床前和他聊天,噓寒問暖非常用心。鄒安世也非常喜歡這個川妹子,看到她嬌小的身子,大大的眼睛,白皙的皮膚,心里好像有一只小鹿在跳躍。等到傷好一些了,川妹子開始攙扶著他下地行走,邊指揮邊嗔怪,一聲聲、一句句都是那么溫馨甜蜜。鄒安世感到幸福無所不在,心情好了,傷也好得特別快。當他能夠活蹦亂跳準備上前線時,聽到一個好消息,這股土匪被部隊徹底肅清。養好傷后鄒安世被提拔為副班長。不久,又安排到川北軍區劍閣軍分區文化速成小學學習文化知識。鄒安世特別愛學習,從阿拉伯數字學起,學會了加減乘除,字也認得不少,還學會了看書寫信,在班里成績名列前茅。畢業后調到一連擔任班長,繼續清剿北部山區土匪。


轉業返鄉


轉眼間到了1950年10月,部隊接到奔赴抗美援朝戰場的通知。在抗美援朝動員大會上,聆聽了司令員韋杰和政治委員胡耀邦的講話,大家熱情高漲,開始了為期八個月的轟轟烈烈的大練兵活動。正當大家翹首以盼快要出發的時候,國際形勢發生變化,他們部隊不需要赴朝作戰了,于是開始轉業復員。本著回到原籍的原則,他要回山西,川妹子哭得如同淚人一般,鄒世安也是戀戀不舍??墒?,作為軍人,要服從組織安排,因此,他們只好灑淚分別。1953年,18歲的鄒安世轉業到山西省侯馬的一家企業工作。


在侯馬,鄒安世所在的企業是一個多種經營的單位,開作坊做醋、做醬油,搞維修,養殖、種植、運輸等。此時的鄒安世已經成長為一個身高一米八的大小伙子了,他身強體壯,皮膚白皙,機靈能干又十分好學。一開始學習趕大車搞運輸,后來走街串巷收棉花,再后來到供銷社工作。期間學會了開船,在澮河上搞船運,開船技術得到了大家的贊賞。他把單位經營得紅紅火火,工作搞得踏踏實實,受到了領導的器重。1957年,單位派他到內蒙古做采購員,跑遍了內蒙古六個盟,在大草原上,他跨上駿馬,一往無前地向前飛馳。他滿身青春氣息,一腔愛國情懷,都表現在他對工作的熱忱上。由于工作非常出色,多次受到了上級表彰。1958年,勤奮好學的他考取了襄汾財經學校,經過系統學習,正式成為一名財會人員。從此,一個從小逃荒要飯的放牛娃,在黨和人民的關懷下,終于成長為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社會主義建設者。1962年,國家經濟陷入困難,鄒安世響應國家號召,回鄉務農。由于他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和很強的工作能力,受到組織推薦,于1966年到北巖煤礦工作。1984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巴公鄉鎮企業飛速發展,鄒安世為了支援家鄉經濟發展,來到巴公鎮煤礦工作,把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帶到了鄉鎮企業發展中,為巴公鎮煤礦的建設和生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2019年,參加了建國七十周年紀念活動,得到了一枚精美的紀念章,他是巴公目前唯一健在的建國前參加革命的老軍人。如今,鄒老已89歲高齡,依然精神矍鑠,身板硬朗,每當回憶和講起過去戰爭年代的故事,總是滔滔不絕。經常教育子女,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為國家為人民多做貢獻。


(責任編輯:韓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