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五首】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3-10-12 16:48作者:尹文德來源:晉城黨史網

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jpg


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圖片來源網絡)


8月27日至9月2日,“全市黨員干部教育師資庫講師和實戰實訓基地建設”專題培訓班,在大別山干部學院舉行。學習歸來謹以【臨江仙】詞牌名填詞五闋,以為紀念。


(一)走進大別山


情和桂花應有約,

秋雨夜半新縣。

此處不與別處同。

三軍風云地,(1)

一山分江河。(2)


二十八載旗不倒,

成就轉折偉業。(3)

半寸熱土幾抔血?

看取白頭客,

難禁熱淚流。


注:(1)大革命時期從大別山地區先后走出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三支主力紅軍。(2)大別山是長江和淮河的分水嶺。(3)《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指出: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這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一百多年以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


(二)“紅田”憑吊


三十平米三百人,(1)

慘絕人寰如此。

奈何一要三不要?。?)

革命豈無恨,

此恨誰能消?


子規啼得人心碎,

知那腥風血雨。

昏庸草木須防生。(3)

千里祭英烈,

只為修初心。


注:(1)1927年11月,黨領導的黃麻起義失敗后,國民黨反動派和地主武裝在一塊不到三十平米的稻田里,先后殘酷地殺害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三百多人。以后老區群眾再沒人在這塊地里耕種,把它改稱為“紅田”。(2)要革命,不要錢、不要家、不要命。(3)潘忠汝是我黨早期優秀黨員,黃麻起義總指揮,為表達自己立志革命、改造社會的志向曾寫下一首詩篇:“堯天舜日事經過,世態崎嶇要整磨。不肯昏庸同草木,愿輸血汗改山河?!痹谥笓]起義時壯烈犧牲,年僅21歲。


(三)瞻仰將軍故里


大別山里多英豪,

更有布衣將軍。

此生只為滅豺狼。

鐵血軍魂鑄,

丹心頌黨恩。


一生馳騁三跪娘,(1)

千番爭眠身旁。(2)

公私分明廉作底。(3)

天地心不愧,

忠孝任君評。


注:(1)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西征前夜,許世友翻山越嶺趕回家中,跪別母親;1949年11月,許世友把母親接到濟南軍區,跪拜母親,說:“娘,您受苦了”;(3)1958年時任南京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回鄉探親,在村旁山道上看見白發蒼蒼的母親身背柴捆蹣跚走來,撲通一下跪在母親面前:“娘,不孝兒子回來看您了”。(2)建國初期,中央要求黨的高級干部帶頭實習火葬,毛主席第一個簽了名,最后就剩許世友一個人不簽,并向主席匯報,說是希望主席批準他回老家土葬,埋在母親腳前,生前為國家盡忠,死后為母親盡孝。到1985年將軍快要離世前,親自給黨中央打報告,希望回老家土葬,鄧小平簽了八個字:照此執行,下不為例。將軍最后實現了自己的夙愿,埋在父母親身邊,成為建國以來黨的高級干部除毛主席以外唯一一個土葬的人。(3)將軍一生愛飲酒,家里始終放著兩種酒:一種是公家的,用于公務接待;一種是自己掏錢買的,用于自己喝。他的工資大部分買了酒,所以去世后沒給家人留下一分錢的積蓄,但做到了公私分明,贏得了后人稱贊。


(四)再見大別山


群巒疊翠畫屏里,

一方好山好水。

那時紅出半邊天。

百名將帥地,

萬千子弟兵。


蒼天何曾負斯民,

記得為何出發。

更有領袖深情語。(1)

滿山杜鵑紅,

遍地桂花香。


注: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調研時指出,“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我們黨的重要建黨基地,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等都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來源:學習時報2022年04月20日第五版)


(五)北上太行山


太行自古天下脊,

哪山哪水堪比。

當年健兒逞英豪。

風吼馬在叫,

黃河曾咆哮。


爾今歸去心茫然,

何以風騷人前?

知行合一須檢點。

心有千千結,

筆落字字難。


(作者系中共晉城市委組織部二級巡視員)


(責任編輯:韓玉芳)